节能低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- 求是网

节能低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

来源:光明日报 作者:唐宝全 2025-07-01 10:27:44

  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印发《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》,将“节能增效,焕‘新’引领”作为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,“碳路先锋、绿动未来”作为全国低碳日主题。系列主题活动立足新发展理念,旨在践行国家全面节约战略,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,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,助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图景。

 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建设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,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节能低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,能有效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,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。促使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研发投入,运用新技术、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率,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此外,节能低碳发展是优化能源结构、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举措。利用太阳能、核能、水能、风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,优化我国能源结构,降低对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依赖,有效减少碳排放,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韧性,从而更好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。

  国家发展改革委近年来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增效行动,加快推广先进节能降碳技术,优化生产流程。强化余热余能回收与利用,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,倡导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,减少碳排放。这些举措持续推动节能降碳理念深入人心,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普及。践行节能低碳,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,擦亮了高质量发展底色,为美丽中国建设筑牢了资源环境根基。

  节能低碳的落地生根,需强化政策引导与制度设计。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考核制度,探索将能耗强度、碳减排量等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,建立“能效领跑者”激励制度。例如,浙江省推出的“碳效码”管理机制,根据企业碳排放量赋予不同等级标识,配套差别化电价政策,推动高耗能企业主动实施技术改造。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。加快修订建筑、交通等领域能效强制性标准,应用节能技术大幅降低能耗。又如住建部发布的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》,将综合节能率达到75%以上作为近零能耗建筑的重要标准,打造绿色建筑的新典范。

  技术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核心支撑。在能源生产端,可推进风光水储氢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协同研发,通过多能互补系统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能力,推动能源生产从传统化石能源主导向绿色低碳转型;在能源消费端,依托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能效管理平台,通过实时监测用能数据、优化能源分配路径,实现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精准节能调控;在碳循环利用领域,加强碳捕获、封存与利用技术的产业化攻关,推动二氧化碳从工业废弃物向资源转化的技术突破,构建“排放、捕获、利用”的闭环体系。同时,需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,通过设立专项研发基金、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,加速节能低碳技术的成果转化与规模应用。

  节能低碳的深入推进依赖全社会的协同发力。政府层面,制定并完善节能降碳政策法规、引导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。打造智能协同创新平台,加速绿色低碳技术集聚迭代,优化资源高效配置。提升监管执法效能,确保节能降碳举措落地见效。企业层面,将节能低碳理念融入战略规划与生产经营全过程。加大节能降碳技术投入,提升全产业链的绿色技术含量和附加值,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,倒逼生产方式向低碳化转型。公众层面,培育绿色生活消费习惯。通过普及低碳知识、推广绿色积分制度、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,将节能低碳转化为日常行为自觉。唯有构建政府、企业、公众多元共治格局,让绿色理念渗透至决策链条、生产流程与生活细节,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  (作者:唐宝全,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)

网站编辑 - 朱豫 张盼 审核 - 于波